第1章:2019-2021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環境前瞻
1.1 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綜述
1.1.1 再生資源行業定義與分類
(1)行業定義
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的生產、生活、科教、交通、國防等各項活動中被開發利用一次并報廢后,可反復回收加工再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質資源,它包括以礦物為原料生產并報廢的鋼鐵、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合金、無機非金屬、塑料、橡膠、纖維、紙張等。
(2)行業分類
從類型來看,再生資源主要包括金屬類再生資源、非金屬類再生資源和廢舊電子電氣機械設備三大類。
1.1.2 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約束之間的矛盾
作為居世界前列的資源大國,中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根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999-2003年)統計結果,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24.56億立方米;中國森林面積占世界的4.5%,列第5位,森林蓄積占世界的3.2%,列第6位。但由于中國人口數量龐大,截止2018年底,中國總人口達13.95億人,從人均量來看,中國人均擁有的資源量僅占世界人均量的20%-50%。據國際統計年鑒披露,在2017年,中國國土面積(不包括香港及澳門地區)為960萬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位第四,但人均土地資源只有147.7平方公里,在全球排位第18??偟膩砜?,目前中國人口密度大,人均資源擁有量較少,因此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道路。
(2)有利于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消耗。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以高消耗、高排放的重工業為主要經濟發展模式,但這種模式既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增加了自然環境的負荷。而中國工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慢慢從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轉變,通過清潔能源、再生資源的利用來減少同樣單位的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從而推動經濟增長;1960年至2018年,中國GDP能耗從2.84噸標準煤/萬元下降至0.52噸標準煤/萬元。目前,中國已積累了大量的可再生資源,但其中一部分仍未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如大宗工業廢渣等,成為危害環境的污染源。因此,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不僅可以使再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減少能源消耗,同時有利于解決當前的環境保護以及生態安全的問題。
(3)有利于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矛盾
過去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產業結構,已經無法適應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相反,以“減量化、再利用、 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循環經濟才是符合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而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有利于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3 中國再生資源稅收政策深度解讀
1.3.1 再生資源行業發展戰略分析
為了推動再生資源企業提質增效,引導再生資源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再生資源產業綠色化、循環化、專業化發展,2018年4月,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發展規范化的城鄉回收站點10萬個、建設設施先進的再生資源綜合分揀中心1500個、回收利用基地(園區)120個、培育10家年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環境服務型龍頭企業,加快形成“村級回收+鄉鎮轉運+縣域分揀加工+再生資源基地綜合利用”,打造功能完善、技術先進、高效利用、生態環保、覆蓋城鄉的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1.3.2 新政策推動再生資源國內渠道受益
據國務院商務部公開披露,2018年,中國廢玻璃、廢塑料膜、廢木料、廢復合包裝等低值再生資源在垃圾總量中的重量占比約為30%;而低值再生資源利潤低、成本高,導致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易的積極性不高。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普遍存在賬期長、壓貨等情況,而中小型回收企業規模小、融資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現金流極易斷裂,同時難以延伸產業鏈、再生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性差、競爭力弱、利潤微薄,導致行業整體難以發展壯大。而擴大再生資源行業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范圍的舉措則有利于扶持這部分小型企業的發展。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10月15日,中國全國的廢鋼回收價格呈現增長態勢,而再生塑料以及廢紙的回收價格有所回落。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宏觀經濟保持穩定向好發展的態勢,外需有望繼續改善,因此鋼鐵、有色金屬、紙、塑料等行業產品價格短期不會明顯回落,未來再生資源整體價格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加。
同時,中國目前的再生資源市場需求旺盛,擁有完善回收網絡和渠道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擁有議價權。由于中國再生資源貨源緊張,隨著進口固體廢物管理新政策的實施,一些實力頭部企業一方面在國內完善自有的回收網絡,另一方面到國外建廠直接獲得原料,提高價格控制力;隨著進口收緊